四大

发布日期:2020-04-14   字体大小:   
 

梵语,为四大种之略称,又称四界。为佛教元素说,佛教认为物质由地、水、火、风等四大要素所构成。即:1.本质为坚性,而有保持作用者,称为地大。2.本质为湿性,而有摄集作用者,称为水大。3.本质为暖性,而有成熟作用者,称为火大。4.本质为动性,而有生长作用者,称为风大。聚集四大便可以生成物质。

“大”,意为广大,具有三种含义:1.体性广大,遍于一切色法,故有“体大”之义。2.形相广大,如大山、大海、大火、大风等,故有“相大”之义。3.事用广大,如水、火、风三灾及任持大地之地大等,故有“用大”之义。

《俱舍论》载,四大具有假实之分别:即上述之坚、湿、暖、动之四大,为实四大、性四大;而世间所称的地、水、火、风,则为假四大、事四大。前者属于身根之所触,为触处所摄,后者则属于眼之所见,为显色、形色所摄。

又《圆觉经》载,四大,乃指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之人身。即:1.地大,地以坚碍为性,如人身中之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均属之。2.水大,水以润湿为性,如人身中之唾涕、脓血、津液、痰泪、大小便等均属之。3.火大,火以燥热为性,如人身中之暖气属之。4.风大,风以动转为性,如人身中之出入息及身动转属之。若此四大不调,则易致病。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