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系梵语音译,意译有灭、灭度、寂灭、解脱、无为、不生、安乐、圆寂等,从目的来说可称为解脱、安乐,从手段来看为灭、灭度、寂灭,从境界上讲是无为、不生、圆寂。
寂静即涅槃境界的法相状态。涅槃非世间因缘法所生,乃是不生不死的出世间无为法(寂灭法)境界。只有灭绝一切烦恼,了尽生死惑业,脱离三界轮回诸苦,才能证悟无为法而达到涅槃解脱的妙境,即早期佛教常说的“灭、尽、离、妙”。原始佛教对涅槃的理解主要是指修行达到伦理和心理的最高解脱境界,就是指无生老病死,而得到的无与伦比的快乐,灭除了贪嗔痴,去除了烦恼污秽而得到的无上解脱。《阿含经》中常用“毕竟寂静”“究竟清凉”“实极安乐”等来描述涅槃。因此涅槃不是死亡,而是快乐,是无上的解脱,是佛教最圆满的境界。
涅槃寂静是三法印的终极,和前两个法印不同,是用肯定形式表述的。佛陀提出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最后即要令证涅槃寂静之境。由于一切因缘和合的万物都是无常的,众生就会产生厌世之苦;再进一步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无我的,就必然会无所依止,归结于涅槃寂灭。也就是说断无明、息烦恼、超生死,不为内外感受所动,就可得到彻底的寂静安乐,达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