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为何把“死”说成 圆寂、寂灭、人灭、和涅槃?

    有生必有死,这是谁也抗拒不了的必然规律。道家在“不死和永生”上做了钻研。不论入山修道、求取不死药、修炼金丹、搞辟谷、守庚申拒三尸等等,都是为了保命。然而佛家的教义却是在好好地在“死”上参禅悟道,为了“跳出轮回,了却生死”。
    佛寺大雄殿,大都专供一尊接引佛,叫“阿弥陀佛”:这尊佛,右手自然下垂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持“金莲台”作接引众生之像,意思是在众生死后,由他用金莲台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里去,享受极乐之福。还把由阿弥陀佛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后的“死”,称为“圆寂、寂灭、人灭和涅槃”,进而还又称之为“归真,灭度,归寂、迁化和顺世”。
    所谓“圆寂”,是讲一个信佛者,一心向佛、一生向佛,通过自渡、渡他,做到功德圆满,证得华果而后圆满寂灭,成就佛道。
    “涅槃”是梵语“圆寂”的音译,“涅槃”是佛教全部修习的最终目的,和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对“生死”诸苦及其根源——烦恼,最彻底的断灭。这个最高境界,也就是成就佛道的最高标志。一旦证得这个华果,也就成为“不生不灭,无今无古、如来如去”的万能“神”了。也就具有了“常、乐、我、净”四德永恒的佛身了。
    什么是“常、乐、我、净”四德呢?

    所谓“常”,就是涅槃之体,永恒不变,无尘也无灭才名之为“常”;所谓“乐”,就是涅槃之体,永远安闲、和乐、适心、自在,才名之为“乐”;所谓“我”,就是涅槃之体,是实、是真、是主、是易、永不变移,才名之为“我”;所谓“净”,就是涅槃之体,解脱了一切尘垢,随处行走坐卧,化缘,禅定而不污,即使出于污泥也犹如清莲而不染,才名之为“净”。
    这个“常、乐、我、净”四德,是佛徒们通过终生修持,自“苦、空、无常、无我”的凡夫境界,到证得“不苦、不空、有常、有我”无上华果,达到“自觉(自身觉醒)、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的三品境界——也就是觉者的境界、佛的境界时而入灭。才谓之“涅槃、圆寂、寂灭……

    如今已把这些美称,广泛地用到了所有僧人之死上去了。

 

分享: 0